作者|Sean Ye 来源|瞎说职场(ID:HRInsight)
最近这段时间频繁和身边的年轻人、同龄人互动。
听到了很多故事,感悟比较多。
所以这段时间的输出,更多会以身边遇到的案例来谈。
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吧。
今天说一下,职场上的抄近道
1
人生有近道可抄吗?
关注我公众号的小伙伴可能有感觉,我写的很多话题,大多是职场3-5年以上经验的朋友,会有比较深的感悟。
甚至很多时间,我能遇到40多岁的朋友来取经,这时候我还挺心虚的。
我一直认为,我没有活到那个岁数。
很多那个岁数的人遇到的问题,我没法感同身受。
没有经历就难有发言权,站在理论高地上指点江山,不应该是一个KOL应有的 分享态度。
我这些年在知乎取得了一些成绩,要感谢小红老师当年提携。
我经常和小红拖拉机老师聊未来。
我督促他提升写作的频率,不要只看着创业,要两条腿走路;他教育我谨慎营销,不要为了流量而输出情绪,最后只会损伤名誉。
有他拽着,我不能拉低底线,结果就是永远告别「一夜暴富」的可能性。
如今在知乎KOL交流群里,有些知友会说我和小红,是知乎职场领域头牌。
但是我们还是有点自我认知的——到现在为止,我们加在一起不过120万粉丝。远不如那些看到热点问题就去蹭一蹭的答主。
前几天,更是看到一个以洗稿和输出情绪见长的KOL,在两年间反复洗稿,刷了一堆粉丝,然后神奇般成为了新知答主……
但后来一看评论,我就平衡了。
群众不瞎,名单一出来,其他答主都是一片赞誉,唯独这位答主收获的讽刺和吐槽。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生没有捷径吧。
你以为你抄了近道,拿到了流量,但你抄袭洗稿输出情绪,始终走在规则边缘,迟早会被反噬。
2
抄近道的代价
有人说:
那我抄一把近道,吸一波流量后,赚一笔钱然后从良呢?
很难,道理我们都懂。
但超过近道的人,就像赌博赚了快钱的人一样,你习惯了、记住了那种爽感,你是没办法从良的。
这是惯性。
说个真事,我最近在B站做视频。
(名字叫Sean瞎说职场,欢迎关注)
做视频这个事情花钱费力,但是最辛苦的是「脚本」——如何把文字内容转变成适合视频传播的节奏。
我这边刚起步,那边有朋友来找我:
你的文字内容被人一字不差搬运到B站去了。这个博主靠洗稿和抄袭就已经几万粉丝了。
我仔细看了那位博主抄袭我的内容,发现她的背景中露出了我经常合作的一个知名品牌——A 机构。
我想:可能是A机构转载过我的文章,以为也可以授权他们发表吧。
于是我找到A机构,和他们说「感谢公众号转载我的内容,但是请不要制作成视频,原创不易,我自己要用」。
和我对接的A机构同仁对版权一向重视,自然也帮我解决了问题。
视频删掉了。
然后隔了几天,又有朋友来告知:
还是那个B站账号,还是那篇文章。框架和核心观点都不变,换了个别案例就再次发了出来。
抄袭不行,洗稿就行了?
于是,我再次找到A机构的朋友,请求他帮我问问。
然后收到一条私信:
哦,原来是和公司无关啊,那我就放心了。
直接点投诉举报就完了。
后来又隔了一段日子,听朋友说,很多被抄袭洗稿的博主都举报了她,所以被平台封号了。
听说,做号的年轻人挺心疼的,毕竟是几万粉丝的账号。估计以这个体量接条广告也起码有好几千。
所以这位“大魔王”意难平,抱怨被平台打压啥的。
哎……
我想说:你可能感觉被针对了,被打压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别人看到自己多年经验的总结,辛苦搜集的案例,组织的文字,你这边直接照着读就能拿几十万播放量,别人会觉得公平吗?
对这位年轻人来说,我认为这次挫折可能是好事。
她身处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互联网行业,可以接触到一手的信息和资深的创作者,通过阅读和积累,她未来完全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分享者。
前提是她能意识到,自己错了。
人生没有近道可以抄。
一步一步来,虽然慢一点,但不会有朝一日被扒皮被反噬。
3
如何面对抄近道的人
无论是创业,工作,还是做自媒体,我们身边都不乏希望抄近道的人。
就像我们读书时看到一些考试作弊的同学一样,我们有时候会很生气,为什么他们可以靠抄袭,拿到高分,排在我之前。
但是人生不是靠抄袭可以成为常胜将军的。(世袭或许可以……)
你一次能抄出好成绩,但是很难次次抄出好成绩,尤其是高考,就很难抄。
更何况,你能抄出好成绩,未必能抄出知识和见解。
想到这一点,我一般不太会纠结于如何让抄近路的人付出代价。
因为他们付出代价,只是时间问题。
公司里,同样有抄近道的人。
自己不干事,但是别人做的事情,ta可以毫不犹豫的列入自己的成绩单里,及时向上级邀功。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同事。
我想做点实事,ta处处给我添堵,每次聊些创新,ta嘴里都是制度和风险,从没考虑到已经互联网时代了,做个微信公众号,不会毁了公司。
和ta打交道是我最艰难的一年。
工作的事,我做了那一定有风险,ta要通报给领导;ta不做是因为没有人力,是不会与我共同负担的,你问ta工作量,ta反问「你觉得我是向你汇报的吗?」。
我坚持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也在公司里赢得了一些好评。
而ta没多久就离职了。
有一次聚餐,我们都在夸接班ta的同事做得极好。
然后,我突然发现,想要吐槽这人的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一桌人都有话说……
自此以后,我就坚信,
如果你想做好的工作,是对自己对公司有帮助的,那么你就应该全力以赴把事情干好。
如果这个公司还是一个健康的组织,那么努力做事的人始终会被重视。
如果不是这样,公司上下获利最多的是那些抄近道的人,那么你就应该换公司了。
写在最后
最后,多说几句:
1
向上沟通做得好,不是抄近道
PPT做得好,定期和上级沟通工作,汇报工作。那不叫抄近道,那叫沟通能力强。不要觉得和老板走得近,就是抄近道。
所谓抄近道,是指不可复制的巧合成功+一定会遭遇的未来反噬。
比如靠打小报告赢得老板信任的员工,这种竞争力是没法在一家正常公司里复制的。而且大概率会在某个时间点影响了老板的利益,激起群愤而付出代价。
2
为前途而跳槽,不是抄近道
诚然,我们不可能靠换游泳池学会游泳,跳槽不能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好的平台给我们的赋能是普通公司无法比拟的。
职场人,本质是为了自己的履历打工,如果有机会在更好的平台拿到优质的项目,接触更厉害的牛人,学习更多知识,而且能拿到更好的薪资,为什么不呢?
3
向前辈取经,不是抄近道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不是抄近道呢?
在我看来,无论你是读书,还是听前辈的建议,还是读我的公众号,如果我们的经验教训,能够让你获益,这都不是抄近道,而是避坑。
事实上,以我的经验来看,很多时候年轻人是自己已经懂了,需要从前辈嘴里听来确认一下方向。而如果没理解没接受,我叫破喉咙也没用。
作者简介
Sean拥有10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先后供职于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andstad和咨询公司Mercer。工作之余,Sean的身份还包括第一财经/南都周刊/领英专栏作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