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笛氧 来源|看懂独角兽(ID:kd-dujiaoshou)
上周,老板给了我们一篇稿子,很受欢迎,阅读量创新高,我们正在感慨的时候,老板告诉了我们一个令人崩溃的消息——这篇文章是AI写的。
天,上次AI写作制造恐慌的时候,还不是那么“机智”,甚至有一点点“智障”,这才多久,AI就已经这么强了?这学习和应用能力逆天呀!感觉马上就要丢掉饭碗的我连滚带爬地开始去研究AI写作,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小试牛刀,解开AI写作的秘密
经过我不(jian)懈(dan)的努(sou)力(suo),发现目之所及都是要抢工作的写作机器人。大多后面跟着一键成稿,智能写作,内容神器这样的头衔,令人眼花缭乱又心潮澎湃。
这些产品真的能智能写作吗?我决定试一试。
在输入“AI智能写作”后,我等待了不到10秒钟,得到了好几篇稿子,内容基本如下:
就这?是我打开方式不对,还是出什么bug了?
我决定先去了解一下AI智能写作的原理,在一个业内人士的帮助下,我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常见的AI写作主要分为三类:打着AI写作名的洗稿、模板写作,以及非模板化的自由题材写作。
第一种,网上的很多AI写作神器,其实是打着AI写作的洗稿。迎合了当下内容创作的浮躁之风——通过智能手段裂变、查重、伪原创,能将一个稿件快速裂变为多篇,文章质量难以保证。
第二种模板写作,基于提前设定好模板,及各类固定和可变参数,一键生成。其优点是快速准确,缺点是题材限定,不能自由的选择题材和话题。目前,不少机器人写稿的领域限定在股票、体育、地震等题材,这类AI写作,多数是在结构化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模板写作。
第三种非模板化的自由题材写作,则涉及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构建和事件图谱各种NLP领域的黑科技,可谓是最有含量的AI写作。这种机器写作的特点是没有题材的限制,无论是国内外时事,还是科技、体育、社会、娱乐新闻,都能在几秒之内快速输出一篇机器写作初稿。然而其定位主要还是AI辅助人类创作,是以人机结合的方式,帮助人类作者提升写作效率。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AI也是如此。尤其是自由题材写作,其内容的自动生成基于大量的语料积累,构建事件图谱,并通过机器的加工和输出,一键生成文章。
所以我刚刚通过输入“AI智能写作”获得的文章有点失败,从侧面也反应了不同产品AI写作技术的差异。
既然如此,我决定重新找一个话题,要不就微博热搜上的#江西一款婴儿抑菌霜被曝激素严重超标#写一篇文章吧。结果如下:
Emmm,好像还是有点问题。而且从初稿情况来看,这两个写作机器的学习和输出能力差别挺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机器写作的效果和各产品的技术能力,资源投入都有关系,机器写作的速度则取决于设备和网络带宽。理论上,机器写作的速度可以非常快,只要有类似的素材登出,系统获取以后,很快就可以据此写出一篇报道。写作的速度也可以很快,可以瞬间达到效果。但实际上不同公司的投入影响着资源计算速度,没有理论的边际。
2
AI画龙,作者点睛
一番了解后,我发现目前即使是比较优秀的AI写稿机器人也应该还不能完全代替我进行写作。但它们强大的数据归纳和素材搜集能力不可小觑,如果好好利用一番,倒是可以成为我的写作神器。
经过几番比较,弈写AI辅助写作最令我惊艳,用低调有内涵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如果不是别人安利,我都找不到它。
它是属于自由题材写作方式,通过对事件的解构,能帮我对一个事件进行快速的梳理。除此以外,它广泛关联了类似历史事件。拿婴儿抑菌霜为例,它关联几乎各个主要平台上关于上个月抑菌霜“大头娃娃”事件全过程,还能搜索到今天的最新报道。能让我轻松调取各阶段数据和进展(如下图)。
如果充分利用AI写作,让AI完成搜集资源、前期调研这些重复性劳动,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创作效率。
据业内消息,现在各大媒体、各大机构都在尝试使用AI写作。人民日报、新华社、今日头条、中国青年报、腾讯都在尝试。它不仅替代人工,还及时,降低资讯传播的延迟,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内容生产者的工作效率。
此外,大量自媒体人也在使用AI写作,虽然有不少自媒体利用AI写作洗稿,污染了我们的阅读环境。但更多的人,在利用AI减轻创作的繁杂,更好的进行深度创作。
与此同时,AI写作也对我们内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输出AI没有的东西——那些可能打动我们的情感,突然闪现的灵感,以及可能改变世界的创意。
正所谓AI画龙,我们点睛。
3
AI创作,未来可期
现在的AI写作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质量也层次不齐。但无疑,这也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目前,AI智能写作在财经资讯,体育新闻、天气资讯等方面比较成熟。此前,百度联合人民日报与共建了人工智能媒体实验室,利用AI创作技术,在媒体策、采、编、发、运营等环节高效赋能,全面提升编辑的工作效率。
此外,公文写作也是不少公司的发展方向,目前,WPS智能写作的公文模板已经比较齐全,能快速生成特定场合使用的文章,极大提高了写作效率。
智能研报则是另一个突破口,通过机器学习历史交易数据,做预测模型,预测市场的变化,将海量数据进行聚合清洗,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快速的清洗加工,把核心内容一键输出为详实的报告。这是弈写目前的主攻方向。
AI写小说,AI写诗歌也已不是梦想,未来,也许AI与人因为著作权而产生的官司不在少数。
阿里云MVP马超在体验了AI写作之后,有被惊艳到,但他同时表示,目前,真正有质量的AI写作模型完全掌握在Open AI,谷歌等极少数公司手里,由于成本原因都没有公开模型的设计细节,大部分公司未见有颠覆式产品。但不乏有趣的产品。
1月5日,Open AI发布了两个新模型,DALL.E和CLIP,融合了图像识别和NLP,如果AI能力再提升,颠覆很可能发生。
未来内容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看懂独角兽(ID:kd-dujiaoshou),作者:笛氧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