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经济学人 紧跟行业趋势,免遭市场淘汰

打开APP

十年之后,福岛核事故现场又检测出大颗粒高放射性粒子

CHEN

2

在福岛核事故即将十周年之际,一项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从受损的福岛反应堆中释放出了新的大(> 300微米)高放射性粒子。

2011年核灾难期间,福岛第一核电站受损反应堆释放出含有放射性铯(134+137铯)的粒子。小粒子(CsMPs)广泛分布,远至东京。最近研究显示,较大的(> 300微米)含铯颗粒,其具有很高的活性水平(~ 105 Bq),从遭受氢爆炸的1号反应堆单元中释放出来。

这些粒子沉积在反应堆所在地西北偏北约8公里的狭窄区域内。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些较大颗粒的组成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

该研究由美、日、英、法和芬兰的研究人员参与。该团队使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基于同步加速器的纳米聚焦X射线分析、二次离子质谱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来完全表征粒子。

观察发现,具有6.1 × 105 Bq的134+137铯活性的颗粒是较小的片状硅酸盐纳米颗粒的集合体,其具有类似玻璃的结构。这种颗粒可能来自反应堆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1号机组氢气爆炸中受损;然后,随着粒子的形成,它很可能吸附了从反应堆燃料中挥发出来的铯。

另一个粒子的134+137Cs活性超过106 Bq。该颗粒具有玻璃碳核和嵌入其他微粒的表面,所述微粒包括铅锡合金、纤维状硅酸铝、碳酸钙/氢氧化钙和石英。

鉴于与新粒子相关的高放射性,项目团队也有兴趣了解其潜在的健康/剂量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体积很大,新粒子对健康的影响可能仅限于与皮肤静态接触时的外部辐射危害。因此,尽管活性非常高,预计这些颗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们不容易粘附在皮肤上。”

然而,研究人员也称“确实需要考虑对其他生物的可能影响,如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栖息地的滤食性动物。即使快过了十年,137Cs的半衰期也是30年左右。所以,新发现的高放射性粒子中的活性还没有显著衰减。因此,它们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保留在环境中。”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链接:

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48969721007075


阅读全文
打开APP,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联系我们

官方服务热线

研究报告订购热线:400-068-7188

产业规划项目热线:400-639-9936

客服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提问研究员

一键提问研究员,零距离互动交流

我要提问
1

App数据库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2

App问答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3

App报告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4

App文章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