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经济学人 紧跟行业趋势,免遭市场淘汰

打开APP

到底应该打哪种新冠疫苗?

西方科技史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Yiming  来源|西方科技史(ID:gh_283c8dfdf644)

国内上市两种新冠病毒疫苗

2020年12月3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批准上市,成为第一支国产新冠灭活病毒疫苗。除此之外我国还有3种灭活疫苗被批准用于紧急使用,分别是科兴中维、中生武汉所、中生北京所生产的灭活疫苗。

2021年1月25日,复星医药联合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产品復必泰获得了香港的紧急使用许可,将于二月下旬从德国抵达香港。

针对我国已上市的两种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两种疫苗的发展历史

灭活疫苗是疫苗制备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即在体外培养病毒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然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

最早的“疫苗”可以追溯到16世纪,明朝隆庆年间为了预防天花,我国古代医学家将天花患者康复后的皮肤痂皮磨碎成粉,吹入未患病的儿童的鼻腔。这里康复患者的“皮肤痂皮磨碎成粉”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灭活病毒的一种过程,但是不排除这种方法仍然会保留一些活病毒,从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当时这种方法让种痘人群的死亡率大幅降低,因此从我国传至亚欧各国,并在1772年成为英国王室官方允许的接种方法。

2

隆庆年间接种天花皮肤痂皮

在传到英国后,一位英国医生发现挤牛奶的女工接触患有牛痘的牛后,便不会再感染天花。他产生了好奇,为什么挤牛奶的女工会产生这种免疫力?于是他开始在24名志愿者身上接种了“牛痘”以观察是否能预防天花,并取得了成功。今天疫苗的英文单词“vaccine”中“vacca”的词根在拉丁语中就是指牛,这位英国医生就是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1796年,他发明的天花疫苗是世界上的第一支疫苗,他也因此被称为免疫学之父。

3

免疫学之父 爱德华·詹纳

1881年,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着手研究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毒能在狗、猫的唾液腺中繁殖,咬人后通过的伤口残留唾液使人感染。在当时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人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兴奋、呼吸困难和进行性瘫痪等,一但被狂犬病病犬咬伤,死亡率近乎100%。

1885年巴斯德以减毒的方式研制出减毒狂犬病疫苗,其名声引来大西洋彼岸的求助,当时美国新泽西几名男童遭到感染狂犬病的犬只攻击,性命垂危。

这起新闻引起美国民众的重视,自发集资协助这几名男童跨越大西洋至巴黎,寻求巴斯德的救助,而巴斯德也不负众望,利用他研究出的狂犬病疫苗,成功治疗了一例受狂犬咬伤的9岁儿童。因此也有了我们沿用至今的狂犬病疫苗。

3

路易·巴斯德 (Louis Pasteur)

由此可知,灭活疫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疫苗制备的方法,今天我们接种过的大多数疫苗都是采用灭活病毒的形式制备而来的,如百白破、甲肝疫苗等。

但是灭活疫苗最主要的问题是接种剂量大,针对新出现的病毒,疫苗的产量很难跟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因此mRNA疫苗由于生产速度快,技术更简便与灭活病毒疫苗形成鲜明对比,其发展史上一篇介绍过了,见RNA疫苗十年诞生史。

两种疫苗的保护作用对比

国药集团表示灭活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良好,对新冠病毒保护的有效性约为79%,虽然低于RNA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数据95%,但这可能是由于灭活病毒这种形式,使其诱导的免疫保护力更弱。

由于新冠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生突变,而现有疫苗是基于突变之前的病毒特征研发而来,因此可能会面临着即使接种疫苗也无法避免感染变异病毒的情况。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三个变异新冠病毒毒株分别为:英国变种新冠毒株B1.1.7、南非变种新冠病毒株B.1.351、巴西变异株P.1.

英国变异株:B1.1.7,起源2020年9月,成为英国最常见的毒株,传播性比之前的病毒高出40-70%。

南非变异株:B.1.351,起源于2020年12月,南非主要感染毒株。扩散快,传播性较高。

巴西变异株:P.1, 起源于2021年1月份日本机场排查时来自巴西的游客身上发现,目前对传染性和致病力的影响未知。

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辉瑞的mRNA疫苗接种后的个体仍然具有中和英国变异株的能力,研究显示接种疫苗后个体的血清对英国新冠病毒的保护能力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对南非变异株的保护效果仍然有待观察。

国产灭活疫苗方面,由国家疾病控制预防中心高福院士领衔研究可得,灭活疫苗对南非变异株的中和作用略有下降,但总体不会明显影响注射疫苗后的保护作用。

因此针对目前新冠突变病毒,两种疫苗的保护作用都没有明显地降低,但是优化疫苗的研究也正在进程中。

两种疫苗的数据披露情况

关于国产疫苗的数据,不论是从临床前期的动物实验,还是衡量疫苗重要效应的临床三期试验数据,都远不如国外mRNA疫苗数据详尽。举例说明:

评价疫苗有效性的指标肯定是真实世界的保护率, 比如现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以色列身上。以色列分析了真实世界里260万人的新冠发生率情况,也就是一次大规模的临床四期试验。验证了辉瑞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保护作用95%的数据的有效性。

但是由于真实世界极其复杂,有很多限制措施干扰,因此临床四期的评估过程非常艰难。抛开临床四期的试验不谈,临床三期试验保护率则是评价疫苗有效性的金标准,也是能否上市的主要决定性因素。

辉瑞和莫德纳在提交给FDA审批的报告中都明确地列出了3-4万人的临床三期数据;而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国产灭活疫苗只能在海外多国开展临床三期期试验,由于整合数据复杂,整体推进较慢,目前未有明确披露的数据。

就目前的研究数据而言,美国两个RNA疫苗相对透明公开,所以社会各界专家可以随时讨论解读,期间也发表了无数很有意义的观点文章。而其他国家的临床试验虽在缓慢推进当中,但此前的数据披露相对较少,缺少有价值的讨论和分析。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的疫苗接种

辉瑞和Moderna的临床试验中并没有将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的参加,因此有人质疑mRNA疫苗对孕妇的安全性。在欧美有一种传言是打完mRNA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不仅可以与新冠病毒S蛋白结合,同时也可以与一种胚胎蛋白(syncytin-1)作用,因此疫苗产生的抗体会攻击胚胎,从而造成女性的流产或不孕。

耶鲁大学的Iwasaki教授针对该传言,比较了新冠病毒树突蛋白和所谓该胚胎蛋白syncytin-1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他们并没有明显的相似性;动物实验上没有看到疫苗对孕程的影响;分析感染新冠病毒女性的血清中也没有检测到可以对synctin-1起反应的抗体。

在临床数据中,没有报道称注射疫苗后的女性有不孕情况的出现,相反,注射疫苗后的女性有成功怀孕的案例。

3

耶鲁大学免疫学教授 Akiko Iwasaki

由于缺乏孕期女性的实验数据,对于孕期的女性来说,是否注射疫苗是应该取决于女性病毒暴露几率。例如,如果在孕期能确保自己活动范围较小,可以保持社交隔离,那么不注射疫苗也能降低新冠感染的风险。但是如果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不得不处于高风险病毒暴露环境下,那么新冠病毒的感染的风险远大于注射疫苗的潜在风险。

对哺乳期的女性而言,虽然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披露,但疫苗的潜在风险相比于孕妇而言极大地降低了,其安全性几乎是可以保证的。

因为在妈妈体内注入疫苗后,不仅母亲可以得到抗体保护,与此同时抗体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有人可能会担心注射在母亲体内的RNA成分是否也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Iwasaki表示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而且就算是极少量的mRNA分子通过乳汁传递给了宝宝,其也会在宝宝的胃肠道中就被代谢降解了,因此几乎是没有风险的。

结论

就目前来看,由于mRNA疫苗是新诞生的技术,应用时间太短,我们没办法评估其潜在的长期风险,因此安全性一定会是大家会着重考虑的因素。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将会标志着我们进入一个针对个体和人群上个性化设计疫苗的崭新时代。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方科技史(ID:gh_283c8dfdf644),作者:Yiming


阅读全文
打开APP,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联系我们

官方服务热线

研究报告订购热线:400-068-7188

产业规划项目热线:400-639-9936

客服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提问研究员

一键提问研究员,零距离互动交流

我要提问
1

App数据库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2

App问答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3

App报告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4

App文章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