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经济学人 紧跟行业趋势,免遭市场淘汰

打开APP

美国名校包庇学术不端?研究人员造假后,还领着6位数高薪工作1年多

黄琨

造假

近日,知名学术打假网站Retration Watch报道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一名研究人员在被举报学术造假后,没有受到惩罚,在薪水高达6位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了至少1年。

2016年,OSU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员张明军(音译,Mingjun Zhang)的论文“Nanospherical arabinogalactan proteins are a key component of the high-strength adhesive secreted by English ivy”(纳米球形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是洋常春藤分泌的高强度粘合剂的关键成分)发表在了PNAS上。

作者认为洋常春藤粘性残留物中的纳米颗粒主要由植物分泌物中常见的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组成,并声称他们能确定这2种纳米粒子的形状都是“球状”,并通过对这些纳米粒子进行基因测序显示它们由AGP组成。他们还试图用相似的成分合成一种“仿生”常春藤残留物,并将其力学性能与普通常春藤残留物进行比较。

该研究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

然而就在发表后不久,一位匿名者将近200页文件和电子邮件同时发往OSU和PNAS,称:“作者为了发表文章,在已知的情况下(原文如此),故意、反复、实质性地歪曲了数据。”

Retration Watch报道称,根据公开记录,一项2018年7月结束的内部调查确认,张明军确实存在不当行为。但他在否认所有质控后,依然在该校工作到至少2019年。根据七叶树研究所(Buckeye Institute)保存的记录,他的年薪超过17万美元。

此外,虽然OSU 2年前就要求PNAS将文章撤回,但出版商并未撤回。据Clarivate Analytics’ Web of Science报道,这项有争议的研究已经被19篇文章引用。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参考资料:

【1】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1/02/19/exclusive-ohio-state-researcher-kept-six-figure-job-for-more-than-a-year-after-a-misconduct-finding/


阅读全文
打开APP,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联系我们

官方服务热线

研究报告订购热线:400-068-7188

产业规划项目热线:400-639-9936

客服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提问研究员

一键提问研究员,零距离互动交流

我要提问
1

App数据库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2

App问答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3

App报告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4

App文章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