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诱导运动障碍,是外周创伤的一种罕见且有争议的并发症。在以往的研究中,医生们往往很难确定周围损伤和随后的运动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他们的最新研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逸雯主任医师,联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万新华教授合作,共同命名了一种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综合征—— “瘢痕舞蹈综合征”(Scar Dancing Syndrome)。
他们在相关论文中介绍了并描述了4名手术后疤痕相关运动障碍的患者,这是一种局限于长手术切口疤痕下肌肉的外周诱导的运动障碍,在手术后数周至数月出现。
这种新颖的“瘢痕舞蹈综合征”(Scar Dancing Syndrome)不会扩散到相邻的肌肉,但会在睡眠中持续存在(但会消失或减弱)。其特点有:瘢痕(疤痕长于5厘米)周围出现的肌肉异常运动不播及远隔部位;不自主运动与手术密切相关;肌电图提示不规律的痉挛电位等。
根据他们得出的结论,“瘢痕舞蹈综合征”扩大了外周诱导的运动障碍的表型范围,其中运动障碍仅限于一个长手术切口部位。
据悉,这是首个由中国学者命名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本月,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以“Scar Dancing Syndrome: Peripheral Trauma Induced Involuntary Hyperkinesia around Surgical Incision”为题,发表在运动障碍领域国际学术期刊《运动障碍临床实践》(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Practice)上。
参考来源:https://movementdisorder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dc3.13142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10223/14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