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量子 来源|图灵TOPIA(ID:turingtopia)
中国芯片热潮涌动,投资额动辄上百亿。
但是,芯片是一个有点慢热的行业。西方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壁垒,不可能被轻易打碎。
翻涌的潮水,必然要打翻几艘看似豪华的邮轮。只是,大家都在静静等待,谁会是那艘“泰坦尼克”。
现在,谜底揭晓了。这艘巨轮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武汉弘芯。
当初泰坦尼克造价150万英镑,换算到现在大约10亿人民币。
武汉弘芯这艘“邮轮”的造价呢?——1280亿。大约100艘泰坦尼克。
曾几何时,即使在芯片工厂遍地开花的时期,武汉弘芯也是当之无愧的明星项目。
武汉弘芯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主攻14纳米逻辑工艺生产线及晶圆级封装先进的“集成系统”生产线。1280亿的总投资,更是让武汉弘芯成为投资额最高的半导体制造项目。武汉弘芯在2018年和2019年,两度入选“湖北省重大项目”。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2019年武汉弘芯请到了蒋尚义来担任CEO。蒋尚义何许人也?台积电曾经的重臣,曾带领台积电先后攻克130nm低介电材料、28nm栅极制程等多项技术。台积电的“王冠”,蒋尚义功不可没。
此外,武汉弘芯还引入了中国唯一的一台ASML7nm光刻机,这可是中国的芯片一哥中芯国际都没有的待遇。要生产7nm以下芯片,ASML光刻机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
从各个方面,武汉弘芯都是“顶流出道”。
但很快,形势就直转直下。
武汉弘芯相继曝出存在巨大资金缺口,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拖欠工程款,连那台镇场子的ASML光刻机也以5.8亿元抵押给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蒋尚义也早就辞职了,与武汉弘芯再无瓜葛。
近日弘芯高层在内部群中发布通知:
结合公司现状,公司无复工复产计划,经公司研究决定,请全体员工于2021年2月28日下班前提出离职申请,并于2021年3月5日下班前完成离职手续办理;休假人员可于线上办理。
至此,武汉弘芯这出闹剧正式落下帷幕。
如果说,武汉弘芯是中国芯片行业交的“学费”,但1280亿元的学费未免有点过于昂贵。
既然交了学费,我们总应该学到点什么。
在我看来,武汉弘芯至少给我们上了四课。
第一课:芯片是慢热的行业,资本暴力催熟容易出现泡沫。
如果在企查查上搜索“芯片”、“微电子”等相关企业,可以明显看到2019和2020年新增了大量企业。那条陡峭的增长曲线,非常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造芯热。
与互联网行业不同,芯片行业更加慢热。工厂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建成,还需要时间慢慢调试设备,提高产能。更关键的是,芯片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非朝夕之功。就是砸进去一万亿,也不能把中国大陆的芯片制程在短时间内提升到5nm。
在技术储备、人才储备有限的情况下,多出来的资本只能陷入低效的重复建设当中。
第二课:每一次热潮,都有人想浑水摸鱼。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中国缺芯少魂的痛,那是真的刻骨铭心。正是这样的痛,才让我们对发展自主芯片产业如此的期待。
在国产化大背景下,中国芯片迎来一个超级周期。在人潮汹涌的时候,不可避免会鱼目混珠。
武汉弘芯这么大投资的项目,其大股东北京光量蓝图实缴资本竟然是零。芯片制造业投资巨大,需要多方筹资是应该的,但作为大股东至少自己得掏出真金白银,才有诚意。大股东都想空手套白狼,其他资本肯定也不想当韭菜。
其实,每一个被政策催熟的产业,都出现过有人浑水摸鱼的情况。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哪一个行业没出现过骗补?
在鼓励行业发展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甄别出那些“浑水摸鱼”的人,并坚决把他们剔除出去。
每一次爆雷,损失的不仅是投资进去的钱,更是大众对这个行业的信心。
在中国芯片行业,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骗局——汉芯事件。
上海交大教授陈进,推出了“汉芯1号”,号称当时“中国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汉芯1号”采用0.18微米先进工艺,每秒钟运算2亿次。这样的技术,媲美当时英特尔的水准。这对当时还处于一穷二白状态的中国芯片业,震动可想而知。
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这个号称改变中国芯片业的“汉芯1号”,竟然是摩托罗拉的芯片重新刷了一遍漆。
这个骗局,不仅耗费了国家上亿的资金,最重要的是,给当时的芯片热当头一棒。芯片热潮快速转入“谈芯色变”,从此中国芯片行业迅速进入低谷。国家支持力度大幅度降低,资本冷落,大家的热情和自信也没了。
一定不要让武汉弘芯,重演当时“汉芯1号”的悲剧。
第三课:芯片的核心在于人才、在于技术,不在于厂房,更不在于房地产。
对于芯片行业而言,真正核心的,不是看你屯了多少土地,修了多少房子,而是在于买了多少核心设备,有多少人才。
就重要性而言,人才>设备>厂房基建。
目前的很多芯片项目,动辄几百亿,其实这笔钱很多都消耗在购买土地、厂房施工上了,真正投入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并不多。以武汉弘芯目前的进度来看,除了那台光刻机,其前期资金应该大部分投入到买土地、建厂房上了,这跟一个房地产项目有什么区别?
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核心还是在于人才。因此,与其花几百亿再重复建一个落后制程的工厂,还不如将这笔钱投资到人才身上,比如大学的芯片专业建设,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芯片从业人员培训。此外,就是要提升芯片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
一直以来,中国芯片行业的待遇水平与其战略地位严重不匹配。
依据BOSS直聘发布的《2019年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报告,2020年中国芯片人才缺口预计超30万。
但另一方面,行业普遍存在“做软件工资高、出路好;做硬件不仅辛苦,工资还低。”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1万左右,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其平均月薪也就近2万左右,仅为软件类人才薪资的一半。所以,大量优秀的人才进入互联网,而不愿意进入芯片行业。
中国芯片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大量优秀人才。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薪酬竞争力。
第四课:在情绪化环境中保持定力,避免过热,也要避免过冷。
泡沫有两种,一种是17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当泡沫破灭了一切都灰飞烟灭;另外一种,就是类似20世纪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当热潮褪去之后,会留下谷歌、亚马逊、eBay等一批“真金”。
我们需要理性对待泡沫,避免“过山车行情”。既不在过热期“捧杀”,也不在低谷期“棒杀”。
中国的芯片无疑是存在一定泡沫的,但并不是荷兰郁金香那样纯粹的投机泡沫。并不能因为一个武汉弘芯倒下了,就否定整个行业的未来。芯片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家悉心的呵护。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图灵TOPIA(ID:turingtopia),作者: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