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清华大学公布一项名为“触发装置及类脑计算系统”的发明专利,该专利于2020年11月20日申请,申请公布号为CN112418412A。
根据背景技术,大数据信息网络核智能移动设备的蓬勃发展产生了海量的非结构化信息,伴生了对这些信息的高能效处理需求的急剧增长。传统冯诺依曼架构芯片采用总线通信、同步、串行和集中的工作方式,遵循摩尔定律增加密度,预计在未来10到15年内微缩将到达物理极限,发展必将受到根本性限制。
由此衍生出众核神经形态芯片架构,这种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处理方式,通过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处理一些非形式化问题时具有较大优势。而传统的众核神经形态芯片架构的触发机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进行独立的任务划分。
根据专利摘要,本公开涉及触发装置及类脑计算系统,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触发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触发模式的配置信息,进入第一触发模式,产生一个或多个第一触发信号;第二触发模块,用于获取第二触发模式的配置信息,进入第二触发模式,根据第一触发信号生成一个或多个第二触发信号;选择控制模块,用于将第一触发信号中、及第二触发信号传输至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核,以使得该一个或多个功能核根据接收的第一触发信号及第二触发信号执行任务的子任务。
通过以上装置,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实现对独立任务的分割,加快了执行速度,减少运行时间,提升芯片的性能,降低功耗。
去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悠慧团队和精密仪器系施路平团队在《自然》发表论文《一种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首次提出“类脑计算完备性”以及软硬件去耦合的类脑计算系统层次结构。
更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2026年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