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经济学人 紧跟行业趋势,免遭市场淘汰

打开APP

突然,他们对中国企业的赞美让人难以相信

全球风口

作者|王煜全 来源|全球风口(ID:haiyinwangyuquan)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随着拜登上台,把中国定义为竞争对手而不是敌人,美国媒体也逐渐开始了对中国企业的正面报道:

2月24日美国科技类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21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其中在超高精度定位,远程技术和智能推荐算法领域都有不少中国企业上榜。

同日美国的新媒体网站 Input 发文称赞了TikTok对假新闻的主动清除策略要比Facebook和Twitter的被动标注策略更加有效。

文章中统计显示在被TikTok删除的视频中,83.3%的视频在还未获得观看之前就已被删除,这极大的避免了去年关于美国大选和Covid-19的虚假信息传播。

1

之前的2月20日,著名网站《连线》发文称小米通过整合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产品组合使得他们在维持低价的同时还能提供高质量和前沿技术的产品,并且庞大的产品矩阵正在形成完整的小米生态圈,整个技术产业正在被小米撼动。

著名的电子消费品网站 Digitaltrends 则多次发文强烈推荐TCL电视,称一台43寸、配制了顶级4K屏幕的TCL智能电视,价格从430美元直降到212美元,还内置了北美最大的流媒体平台Roku,让用户可以在TCL电视上观看迪士尼+,HBO, Netflix等各种内容,这样的性价比好得让人不敢相信。

其实这三家企业正好是三类中国全球化模式的佼佼者:小米代表的是利用中国制造输出优质产品的模式;TCL代表的是与应用伙伴深度合作共同开拓全球市场的模式;而头条做Tiktok则是彻底立足海外市场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科技制造能力全球领先,中国科技制造企业也逐步从给人代工发展到创立自主品牌。随着跨境电商的崛起,不只是小米,还会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在国外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逐步确立中国制造的高端形象。

中国的无线互联网产业起步较早,手机应用开发能力在全球都比较领先,同时中国的手机应用也更成熟,很多应用可以向海外输出,随着5G建设的展开,VR/AR等基于手机的新应用会不断增加,中国向海外输出的业务还会越来越多。

不过这两种模式也有局限性:产品模式和客户只是买卖关系,不够深入;业务输出模式只限互联网上的娱乐应用,相对较窄。

我们在科技特训营里给大家讲了科技推动社会的规律,提到之前的工业革命解决了产品的规模化问题,但无法实现个性化服务,所以要把服务固化到产品里,卖的是产品,现在是由PC、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与云计算三轮技术潮流叠加起来的数字革命,通过对人的先进经验的复制,正在逐步解决服务规模化的问题。

我们常说,用户买电钻打孔,但其实真正需要的是墙上的孔,电钻到底是买的还是租的,还是用的其他工具都不是关键。所以这个时代潮流下诞生的伟大公司,应该是能把产品整合到服务里,通过服务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

就像我在科技特训营里举的例子:我买的扫地机器人,用起来很方便,能节省我大量的清洁时间,但总有些边边角角扫不干净,扫地机器人本身还需要我时不时把缠绕的头发清理出来。

更要命的是,有一次我家因为恶劣天气停电断网,之后扫地机器人的网络设置就出了问题,无法遥控了。这些都是卖产品的问题,如果是卖服务,就是按服务付费,以地扫没扫干净为评判标准,机器人只是公司拿来实现服务目标的工具。

这就要求机器人应该有很好的传感器和故障分析系统,小故障远程帮我解决,大故障不需要我找客服,提前就把好的机器寄过来。如果我想要更高端的服务,应该有附近的服务人员带着几台不同功能的清洁机器人定期上门,人机配合,高效地帮我完成清洁工作。

从这个角度讲,产品与应用结合才是市场最大、机会最大的未来。最重要的是,服务提供者才是关键环节,因为他们向下承接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向上对接提供服务能力的产品。中国企业如果只满足于自己的制造优势,可能会丧失主动权,所以一定要进一步深挖基于产品的服务能力。

我们在之前的要闻评论里谈到过,中国用人提供服务的水平很高,以外卖行业为例,美团,饿了吗等公司已经把送餐流程优化到了极致,城市里随便哪儿下一个单,30分钟内,外卖小哥就把热腾腾的食物送到了。

但这时如果有一家研发机器人送餐的公司,机器人将面临的竞争是高效且稳定的外卖小哥,而人们很难基于信仰去选择有科技感但目前还很低效的机器人,因此机器换人在服务领域会进展缓慢。

不过我们都知道,类似送餐这样大量的简单劳动,人被机器替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就是中国内卷化的风险,会使得基于技术的服务因为初期竞争力不足而无法开展。

但在美国,基于人的服务提供一直都做得不好,现在反倒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把基于机器的服务普及开来,并迅速完善,直至最终远远超越人的服务水平。

所以,前瞻的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生产消费类产品的企业一定要国际化,到美国去锻炼把产品整合到服务里的能力。

基于这个理由,我们相信,未来能在海外把产品和服务整合做好的企业,也一定是在全球包括在中国经营最成功的企业。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ID:haiyinwangyuquan),作者:王煜全


阅读全文
打开APP,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提问研究员

一键提问研究员,零距离互动交流

我要提问
1

App数据库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2

App问答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3

App报告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4

App文章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