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象限 来源|城市象限(ID:urbanxyz)
节后复工,除了问一句过年好,还得再搭上一句“捅嗓子眼儿了嘛,您内?”
根据百度指数,春节期间“核酸检测”和“春节出行政策”两个关键词的搜索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北京,核酸检测的高频出现于防疫要求脱不了干系。北京的春节防疫要求,说白了就是——走的时候得做,回来的时候还得做,里里外外三回打底儿,五回也不多。
与之前的高风险地区统一组织检测不同,返乡返京的核酸检测都需要自己进行预约。怎么约?去哪做?一下成了人们最关注话题。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增加,
刺激了核酸检测的需求上升
数据来源:
百度指数2021年1月29日至2月19日相关词条数据
当下中国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人们在恢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秩序的同时,社会公共卫生体系还要时刻保持警惕,为社会的有效运转保驾护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是在保证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普通人通向正常工作、生活的门票。
而如何像(在上海)找到便利店一样顺畅地(在北京)找到离你最近的核酸检测点,就成了个日常问题。
在梳理了北京三百多个核酸检测点的位置信息和预约方式后,我们发现了一个让每个小区在周边15分钟步行范围都拥有核酸检测点的(可能)办法——在各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核酸检测。
01
核酸检测怎么约?
一想到要去做核酸检测,大家首选的地方往往是经常去的医院。事实上,北京官方认证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除了194个医院还有58个第三方机构。其中第三方机构往往会在北京各处设置多个采集点,使得全北京市总采集点数量达到了314个。
为了不白跑一趟,同时减少等待时间,在做核酸检测前都要进行预约。预约方式主要有通过电话预约、通过网页端进行的网页预约、通过移动端进行的微信预约、APP预约,如微信小程序、天猫商城、医院APP等,还有传统的现场预约。
通过比对发现,公立医院的预约方式更加全面,包括传统的线下、电话预约以及便捷的网络预约方式,公立医院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官方APP资源,针对核酸检测功能新增专属预约通道。相比之下,第三方检测机构则需要依托淘宝、支付宝、京东、百度健康等互联网平台提供预约通道。
数据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线上预约:多快好省的选择
如果线上线下同时可以选择,线上的优势在于用户可以比较多家机构的可约时间、距离和价格。更容易找到最适合的核酸检测点。在所有检测点中,有77%的检测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预约。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114预约挂号”的
核酸检测预约界面截图
电话和现场预约:老年人的绿色通道
线上预约为熟悉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用户提供了足够的便利,但是许多老年人因为很难获得线上信息,无法享受这种便利,这些预约方式反而提高了他们获得核酸检测的门槛。在北京314个核酸检测点中,老年人能够通过电话或者现场预约的监测点占比89%,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能很方便地进行核酸检测。
数据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考虑到老年人在疫情中面临的高风险和较差的网络信息获取能力,部分检测点堪称“老龄友好”的典范。随到随检的绿色通道免去了老年人预约检测的麻烦,老年人可在工作人员带领下直接到达身份证核验区域,避免排队等待,然后进入采样通道完成核酸检测。
02
核酸检测去哪做?
北京市六环内的核酸检测点西多东少,
生物医药园区内选择多
数据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的核酸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经统计,全市六环内共有252个核酸检测点。这些核酸检测点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级医院和医学检验实验室组成。不同区域间分布密度的差异较大,西部城区的核酸检测点较多,但东部城区的核酸检测点数量明显较少,主要区别在于西边的开展核酸检测的公立医院较多。朝阳区、通州区有较多街道、乡镇缺乏核酸检测点。
城区外围核酸检测点比较集中的地区是昌平区生命科学园和大兴区亦庄生物医药园,这里是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是开展核酸检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扎堆的地方。
有44%的小区做核酸检测像买菜一样方便
这些核酸检测点离我们住的地方有多近呢?
参考上海市发布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要求,15分钟生活圈作为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覆盖5至10万常住居民,需提供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基本服务功能,并配备菜市场、社区卫生站和体育馆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出差、旅行或是假期探亲都经常会需要核酸检测,它已经和出门买菜、看病取药一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对于北京的居民来说,有没有可能出去买菜的时候,顺路就可以完成核酸检测呢?
我们选取从小区中心点出发,15分钟的步行距离为半径(约1.2公里)的范围作为评估区域,计算区域内核酸检测点的数量。我们将“圈内”的检测点数量作为衡量小区核酸检测服务可达性的标准。
举个例子:黄村中里小区15分钟步行生活圈内
有5个核酸检测点
经研究发现,北京市六环内8620个小区中,有44%的小区可以满足步行15分钟至少可以到达1个核酸检测点,但也有56%的小区核酸检测并不便利,步行15分钟的距离内没有核酸检测点,需要坐公交或者打个车才能到达其他区域的检测点。
核酸检测点最难找的街乡镇
最“惨”的街道或乡镇是通州区的梨园地区、朝阳区的大屯街道、三间房地区、东坝地区,大兴区的西红门、海淀区的紫竹院街道和昌平区的北七家镇。在所有不包含核酸检测点的地区中,这些地区辖区内有至少50个小区,居住人口较多,做核酸检测最为困难。
其他核酸检测不便利(小区15分钟步行距离内核酸检测点可达率为0%)的街道或乡镇共有29个,占全市街道总数的18%,其中15个位于朝阳区和通州区。可以看出,东部城区较高的人口数量和有限的核酸检测点之间并不匹配,提高核酸检测可达性的需求比较迫切。
03
提升核酸检测点的覆盖率,
我们可以做什么?
但是北京六环内还存在将近60%的小区,难以体验这种“甜蜜的烦恼”。它们周边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一个检测点也没有,这里的居民需要乘车前往最近的核酸检测点,这显然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成本。
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若纳入15分钟生活圈的社区服务体系中,将有效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提高就近检测的便利性,满足旅行和出差等检测需求。那么我们应如何改进核酸检测点覆盖率不足的现状呢?让我们首先考虑北京市内设施齐全的各级医院。如果北京市的各大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核酸检测,那么全市的十五分钟核酸检测覆盖率能有多大提升?
如果所有综合医院都提供核酸检测服务,75%的小区可体验步行到达检测点的便利。
在加入内综合医院后可以看到,15分钟时间内可达的小区数量增加至总数的75%,覆盖率提升了约30%,现有覆盖小区规模接近原有二倍。但仍有超过20%的小区至核酸检测点步行可达性较低。
基于这一情况,如果我们再次增加核酸检测点,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也能够为居民提供核酸检测,那么覆盖率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也能够提供核酸检测服务,超过90%的小区都可以在步行距离内到达最近的检测点。
在这种假设下,北京的8620个小区中绝大部分居民都可以通过步行到达最近的核酸检测点,大大提升了核酸检测点的可达性,让核酸检测不再是令居民们头疼的话题。
步行可达的核酸检测点使得防疫工作更加包容。
不同预约方式与不同群体对预约方式的偏好影响着居民对于核酸检测点的选择,对年轻人而言,线上预约是最容易的预约方式。但对于老年人而言,仅能够线上预约则是他们进行核酸检测的障碍,从而更倾向于那些具有传统预约方式的检测点。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北京市60岁以上人口达到了371.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2。大幅提升的步行可达性对于有线下预约需求的老年人更加友好,提升了核酸检测的包容度。
步行可达的核酸检测点不仅仅是人性化的公共服务和疫情防控的最基础保障,也是未来城市紧急医疗风险的防洪坝。
目前已有的核酸检测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市中心的东城区和西城区,五环外的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大兴区亦庄生物医药园,整体上呈现西多东少、集中分布的格局。超过50%的小区必须通过乘车才能抵达检测点,不仅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加重了居民持续防疫的心理负担。以步行可达为标准增设核酸检测点一方面节约了交通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防疫工作的持续进行。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短途、高频、周期性的核酸检测能够有力的规避大范围传播风险,确保医疗卫生安全。而且,将原有空间集中的资源疏解分散于以小区为中心的若干步行可达圈内,避免了短时间内需求洪峰造成的资源挤兑,将会使得标准化服务能够快速抵达需要的人手中,大大提升了紧急事件发生时城市的弹性,构成了守卫城市的第一道防线。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象限(ID:urbanxyz),作者:城市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