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城视(ID:wscgdz)
近日,深圳统计局公布了2020深圳各区GDP,若按人均计算,南山的人均GDP高达42万元人民币,已经超过多数发达国家。
01. 福田人均贡献只有南山的68%
尽管今天不少老深圳人依然坚定福田是深圳绝对中心,但数据表明:南山的人均产值已经大幅超过福田。
“南山搞科创,福田搞金融”是一句深圳人耳熟能详的话了,金融和科技创新都是一个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然而,现在无论是战略重点还是实际效果,好像都偏向科创。
近日,2021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足以证实科技的战略地位。
腾讯和华为对南山和龙岗的人均GDP拉动,足以证实科技企业带来的实际经济效果。
近些年来南山稳压福田,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福田未来想要超过南山的几率微乎其微。
不仅如此,福田还要面临着龙岗的挑战。
02. 福田重回老二
深圳人似乎已经不在乎GDP,他们习惯了快速发展,每年增长的数据竟有些索然无味。
不过,龙岗和福田的第二之争,或许能映射时代的趣味。
早在15年初,福田还是稳居第二,于2017年被龙岗以38亿元的优势反超,随后两年差距逐渐扩大。
这种差距来自于两区的高新技术发展。龙岗的高新技术产值、高新企业一直在飞速增长当中,福田则是在原地踏步。
福田由于高地价、高租金,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更划算的龙岗,再加上高房价逼退高新技术新人才,以及龙岗政府更倾向于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等原因,导致了福田高新企业几乎毫无增长。
不过,由于去年疫情的影响,龙岗作为深圳工业第一大区,制造业遭受重创,第一季度GPD下滑了4.6%,今年的增幅也仅为1.1%。
在疫情阴影逐渐退散后,今年福田又得面临小老弟的挑战了。
03. 深圳终于成全国最能“搞钱”城市
尽管深圳老是自诩“最能搞钱”城市,但10年来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一直在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和鄂尔多斯间徘徊。
今年,深圳终于以人均GDP20.59万元力压克拉玛依,成功登顶。
这意味着,深圳人在全国范围之内是对国家贡献最高的个体。
回想当初1979年时深圳GDP仅有1.96亿元,到如今的2.7万亿,足足翻了14000倍!
这是深圳这几代人为深圳的发展付出了多少努力,科兴科学园耗了多少电量,年轻人牺牲了多少发量才有的结果,人均GDP+总GDP这份成绩单,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04.深圳为什么能创造这么多钱?
什么人最能创造财富?
未恋爱、未婚以及未育的年轻人。
2019年,深圳有1112.8万人在缴纳养老金,也就是说,这座城市83%的人在工作,而且都是年轻人。如果算上流动人口,这个数字可能更高。
但是,深圳的人均收入并不高。对比香港和美国,深圳收入/GDP比值仅有0.31,远低于美国和香港。即便是南山区7.9万元/年的人均收入,也只有香港34.5万元/年的四分之一。
图中圆形的面积为GDP/收入的值。深圳给市民的“饼”最大。
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不需要用那么多的钱来搞建设发展,老百姓能从自己创造的财富中获得更多。当然,另一方面也是第三产业占比高导致的全社会利润率高。
按照国际银行标准高收入12000美元/年来看,深圳3万美元的国民总收入(包括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早已达到高收入国家阶段。
但是,深圳实际上的可支配收入9538美元,勉强只能称得上人均中等收入水平。
你可以理解为,人均只有中等收入的一批又一批来客,把这座城市推向了名义上的“高收入城市”。
显然,这些“名义收入”,可能只会流向少部分人的口袋。
拿代表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来说,5年前上海交大民情研究中心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深圳基尼系数为52.6%,超过大部分国家的峰值。(该数据没有官方统计,仅参考)
(基尼系数单位为%,图表来自于《发展阶段与结构转型:基于不同收入阶段的比较》兰州大学学报2021.1)
大部分国家的基尼系数峰值都出现在中等收入阶段,迈过这个坎就会相应降低。
由此来看,深圳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