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国暂停接种阿斯利康疫苗,此前一人注射后因血栓死亡
丹麦、冰岛和挪威宣布暂停使用牛津-阿斯利康(Oxford-AstraZeneca)联合研制的新冠疫苗,与此同时,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正在调查该疫苗是否与多起血栓报告有关。由于出现多起阿斯利康疫苗接种者形成血栓、其中一人死亡的事件,丹麦于当地时间 3 月 11 日先行宣布暂停两周疫苗接种工作,不过丹麦卫生部长表示,该暂停决策只是一项暂时的“预防措施”,并不代表选择放弃阿斯利康疫苗。随后,冰岛和挪威也做出了暂停决策,但并未表明该决策将持续多久。
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会造成儿童肾脏损伤,比例约达十分之一
据近日在《肾脏国际》发表的一项研究,10%以上因新冠肺炎或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住院的儿童经历了急性肾损伤,MIS-C在极少数情况下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另外,患有肾脏损伤的儿童比其他没有的儿童平均多住院八天。目前还不清楚造成儿童肾损伤的确切机制。一个儿童实验室已经建立了一个临床实验室,以监测患有新冠肺炎病或MSI-C的儿童的长期症状,包括血压升高或尿蛋白丢失等迹象,这些迹象可能表明慢性肾病的风险增加。
研究发现母乳不会传播新冠病毒 还会产生中和抗体
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URMC)的研究人员与其他几所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的哺乳妇女不会通过母乳传播新冠病毒,会产生能够中和病毒的乳源抗体。这项研究2月9日发表在《生物医学杂志》(mbio)上,题目为“Characterization of SARS-CoV-2 RNA, antibodies, and neutralizing capacity in milk produced by women with COVID-19”,分析了18名COVID-19妇女提交的37份母乳样本。没有一个母乳样本被发现含有这种病毒,而近三分之二的样本含有两种针对这种病毒的抗体。
新研究只需呼吸就可检测新冠病毒蛋白
一项新的研究由坎特伯雷大学(加州大学)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心,以及创新的蛋白质科学和工程团队携手梅希大学MacDiarmi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开发出一种简单的新冠呼吸测试,检测只需五分钟。这篇新论文题目为“Optical Detection of CoV-SARS-2 Viral Proteins to Sub-Picomolar Concentrations”,最近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Omega上。
美国科学家:26岁以上接种HPV疫苗的健康效益很低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以预防HPV感染引起的多种癌症,例如宫颈癌。但目前对是否要将疫苗的接种年龄限制在26岁尚存争议。据一项发表于PLoS子刊的新研究,研究人员通过2种数学模型,评估了当将美国HPV疫苗接种年龄扩大到45岁时,在HPV疫苗上的投入是否能带来了良好的健康效益。结果显示,在美国为超过26岁的人口接种HPV疫苗带来的健康效益很低,而疫苗成本很高,在经济上可能并不划算。研究同时指出,宫颈癌筛查仍然是保护妇女免受宫颈癌侵袭的一种有效且实惠的方法。
首次培养出小型甲状腺
据一项发表于《干细胞报告》的新研究,科学家利用被切除的、健康的甲状腺组织,在实验室中首次培育出小型甲状腺(mini-thyroid organs),其结构和蛋白质成分与甲状腺相似。在培育成熟后,它还能产生甲状腺激素。在小鼠实验中,患有甲减的小鼠在接受小型甲状腺移植后,与未移植的小鼠相比,它们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且寿命延长。该研究或能为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新型标志物
近日,记者从北京协和医院获悉,该院教授张烜团队经过研究发现,抗PTX3和抗DUSP11两种类风湿关节炎新型标志物可用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鉴别诊断。同时,该研究团队还阐述了新型标志物在细胞焦亡和炎性因子风暴中的致病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风湿病学年鉴》和《自身免疫学杂志》。
上海交大团队发现肿瘤免疫耐受背后的原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杨选明教授课题组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发现了USP22可以直接去泛素化STA1,通过IFNγ-JAK1-STAT1信号调控对T细胞杀伤的耐受。为克服肿瘤免疫治疗不响应提供了新的靶点,为阐述肿瘤免疫耐受提供了新机制。
皮脂或成为诊断帕金森病的新依据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质谱法鉴定了帕金森病患者皮脂的复杂化学特征,并对其脂质代谢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了患者的脂质失调与线粒体功能改变,揭示了基于皮脂的新型诊断生物标记物,提供了对病情发展的深入认知。结果表明,可以根据皮脂中的有机化合物来诊断帕金森病。将来有望据此开发简单无痛的皮肤拭子,用于诊断帕金森病并监测病情发展、评估疗法,最终实现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准确、快速且经济有效的诊断。该研究 3 月 11 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孕妇每天喝石榴汁可降低宫内生长受限风险
最近对富含多酚的石榴汁的研究表明,它可能有助于保护大脑免受伤害。在一项探索性、随机、由对照临床试验,美国最大的新鲜石榴和石榴汁生产商POM Wonderful资助,并得到了慈善基金的支持。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招募了胎儿被诊断为宫内生长受限(IUGR)的孕妇。研究小组发现,每天饮用石榴汁可以降低IUGR婴儿脑损伤的风险,尤其是在妊娠晚期,此时婴儿的大脑可能特别脆弱。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从蚊子体内抽出蛋白,可以治疗它带来的致命疾病
一项新研究发现,蚊子蛋白AEG12对引起黄热病、登革热、西尼罗河热和寨卡的病毒家族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研究将于3月1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标题为“The mosquito protein AEG12 displays both cytolytic and antiviral properties via a common lipid transfer mechanism”(蚊蛋白AEG12通过一种共同的脂质传递机制显示出细胞溶解和抗病毒的特性),通讯作者为国家研究所基因组完整性与结构生物学实验5BA4的Geoffrey A. Mueller。
在6000多米深的海底躺了1亿年后,这些细菌又活过来了
2010年,来自综合海洋钻探计划探险队329的日本科学家带着一个巨大的钻头驶入南太平洋。在将近6000米深的水域,研究人员利用钻头收集了海底沉积物。根据该小组后来发表于《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显示,他们在沉积物中发现了细菌,每立方厘米约有100到3000个。更让人意外的是,当给予食物时,它们中的大多数迅速复活。68天内,它们的数量增加了10000倍。它们大约每五天翻一番(实验室里的大肠杆菌在20分钟左右翻一番)。他们的后代含有特殊标记的碳和氮同位素,这使科学家们确信微生物确实是在进食。
细菌利用能量的奇特方式
光合自养生物通过阳光来产生生存所需的能量,而近期,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篇论文发现了它们使用能量的奇特方式。绿硫细菌(green sulfur bacteria)就是一种依赖光合作用生存的微生物,但它们的光合系统却相当脆弱,即使是少量的氧气也能将其破坏。研究者探究了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光合蛋白是如何处理能量传递的。他们发现这种细菌能够动态调节电子的振动模式,引导能量的走向,当周围没有氧气,细菌会引导能量进入光合过程;而当周围有氧气时,能量就会通往另一条路径,并被淬灭。科学家称,这种机制可能会存在于更多的光合生物体内,并对这些生物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酵母菌蛋白质结合位点图谱发布,将有助于理解基因调控
3 月 10 日,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显示,研究人员已成功绘制出酵母基因组上 400 多种不同蛋白质的精确结合位置图谱,从而产生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高分辨率的染色体结构图谱和基因调控图谱。该研究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基因调控体系,扩展了传统的基因调控模式。研究团队进行了 1,200 多次独立的 ChIP-exo 实验,通过所产生的数十亿个单独数据点,整理绘制出 400 多种不同蛋白质与酵母基因组结合的精确位置。
扫除燃料电池“拦路虎”,这项研究登上《自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商业化之路,遭遇的一个“拦路虎”就是热机械不稳定性,即电池在热循环中容易开裂、分层、破损。3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固态离子与新能源技术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热膨胀补偿的策略,实现了燃料电池阴极与其他电池组件之间的完全热机械兼容,从而解决了阻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的一大技术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近日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科学家完成迄今最小引力场的测量
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的研究人员利用两个半径仅 1 mm 的小金球完成了迄今最小引力场的测量。他们通过严格控制条件,如在高真空中进行实验、使用法拉第屏蔽层抑制静电力等,将外部扰动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利用微型扭秤周期性调制小球间的相对位置,令引力单独表现为这两个质量约 90 mg 的金球之间的耦合力。该实验证实了经典物理学理论,即两个球之间的引力取决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其灵敏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将来有望对更微小物体间的引力进行测量。此次测量为探究微观源质量开辟了道路,或能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基础物理新领域,包括暗物质的引力效应和量子系统之间的引力耦合等。该研究 3 月 10 日发表于《自然》。
全新化石或更新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新的七鳃鳗幼体化石,并展示了古代七鳃鳗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结果显示,古代七鳃鳗幼体和现代幼体不同,它们不是过滤进食,反倒长有尖牙和巨大的眼睛,这种外貌更接近现代成年七鳃鳗。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结果证明了古代七鳃鳗从未经历过与现代幼体相同的盲目滤食阶段,因此之前对远古时期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推测需要更新。而已经灭绝的甲壳类动物,可能是脊椎动物谱系更好的研究对象。
银河系能量最高的宇宙射线或起源于星团
高能伽马射线的起源困扰了天体物理学 60 余年,此前被认为是来自超新星事件及遗迹,但超新星遗迹加速模型无法解释一直以来观测到的高达数 PeV (1 PeV = 1015 eV)的能量。美国高海拔水切伦科夫伽马射线天文台(High-Altitude Water Cherenkov Gamma-Ray Observatory, HAWC)观测到了来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天鹅座OB2星团(Cygnus OB2 star-forming region)的高能伽玛射线,它是能量最高的宇宙射线,显示了恒星形成区可以成为这一加速效应的源头。
教育部印发通知推动进一步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条件合理确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规模,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培养社会紧缺人才,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稳定就业、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陈赛娟院士:不应让SCI成为研究生学位评定的唯一指标
“据我了解,有学校规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IF(影响因子)≥3,重点学科第一作者IF≥5,共同第一作者IF≥10,如此方可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也有类似规定,但要求低一些。这不利于高水平成果的产出,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赛娟告诉《中国科学报》。
国家图书馆与中国科技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月11日,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与中国科技馆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签约仪式上,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饶权指出,科技馆是以展示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两个行业有天然的共通之处。他表示,国家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图书馆行业的文献信息优势和社会教育平台优势,与中国科技馆,以及由中国科技馆引领的全国科技馆行业,共同做好全民科学普及工作,推动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显著提升。
瑞士、英国和以色列可能被排除在欧盟量子计算和太空项目之外
欧盟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制裁案,试图阻止欧盟以外的国家参与其研究资助计划“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下的量子计算和太空研究项目,以保证战略利益的自主性及安全性。若此提议在未来数周得到 27 个成员国代表批准,瑞士、英国和以色列等原本能够完全参与欧盟研究项目的国家,将被彻底排除在欧盟量子计算和太空研究项目之外。此外挪威、列支敦士登和冰岛等欧洲经济区(EEA)国家也将被排除在太空项目之外。
施一公联合创立公司计划科创板上市,拟发行人民币股份
施一公联合创立的生物医药公司诺诚健华 3 月 11 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据了解,诺诚健华 2015 年 11 月注册成立,公司由前 PPD 旗下保诺科技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官、前美国默克集团心脏病学研发总监崔霁松和西湖大学校长、知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联合创立,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类疾病治疗领域的一类新药研制。2020 年 3 月,诺诚健华在港交所上市,截至 3 月 11 日,总市值为 277.44 亿港元。
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成功发射试验九号卫星
北京时间3月12日1时5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该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改进研制而成,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少于7吨。本次发射的试验九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2次飞行。
超级摄像机随“毅力号”探测器降落火星,将展开地质分析
当地时间3月11日,NASA“毅力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的杰零陨石坑成功着陆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的超级摄像机(SuperCam)运行团队收到了第一份结果,显示摄像机状况良好。
施普林格·自然收购亚特兰蒂斯出版社
从施普林格·自然了解到,该集团现已收购开放获取(OA)出版机构亚特兰蒂斯出版社(Atlantis Press),该机构专注于会议论文集和期刊出版,2006年在巴黎成立。亚特兰蒂斯的平台包含1200多本会议论文集,这对于施普林格·自然图书产品系列是一个重要补充。施普林格·自然每年出版超过1800本会议论文集,该收购将进一步巩固施普林格·自然在会议论文集市场,以及OA出版领域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