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经济学人 紧跟行业趋势,免遭市场淘汰

打开APP

“果民自己都不吃”?进口水果忽悠人,媒体为何却喜欢对国产水果“下死手”

黄琨

沃柑

3月15日,全国人民搬好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坐等央视上演每年一度的打假大戏时,国内知名新闻机构澎湃新闻自己发的一篇打假报道,凭借石破天惊的内容,抢走了不少戏份。

当天一早,澎湃新闻就打着“315暗访”的旗号,发表了文章《沃柑浸抑菌药保鲜背后:被忽视的“安全间隔期”》。文章的笔锋,直指近年来国产水果界的“新星”沃柑,以及中国沃柑的明星产地——武鸣。

“沃柑”这种水果可能有不少人没听说过,因为这并非中国人传统种植和食用的水果,而是以色列科学家将2种同样是国外水果的“坦普尔”橘橙与“丹西”红橘杂交,培育出来的。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种出的沃柑仍然是质量最好的,最受市场认可,武鸣也有着“沃柑之乡”的美誉。

而澎湃新闻,这次就对 “沃柑之乡”下手了。

根据报道的说法,首先有人向澎湃新闻“爆料”,称武鸣区果商“为保证沃柑品相,擅自调高抑菌农药的稀释浓度”,并且没有等待“泡药后的安全间隔期”。

接着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确实如此。

比如关于使用除菌剂后的安全间隔期问题,有农药商及洗果厂表示,可以直接上市;在除菌剂剂量方面,一位化名刘罡的果商称,“一些果商并未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进行稀释,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储藏降解”,还表示有的农药店会“诱导果商违规用药”。

造成的结果是,一位果农表示,自家地里种的沃柑集中采摘后他们便不会再吃

报道旁征博引,多方采证,被引用的各方言之凿凿,整篇看下来,铁证如山,“沃柑之乡”的沃柑“黑幕”已有实锤!

报道一出,全国人民差不多为315晚会酝酿好的打假情绪顿时引爆,一时间出现巨大反响,微博上迅速产生成千上万的转发和评论。

不少人开始口诛笔伐武鸣果农,质疑沃柑质量,还有人顺着农药问题,照例开始发散思维,对农业大开地图炮,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认识的菜/瓜/果农也“不吃自己种的东西”。

然而没过多久,情况就发生了反转。

先是有微博科普大V站出来,指责这篇报道的内容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夸大危害、引导式采访,以科学知识反驳了文章中所谓的问题。

随后,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广西柑橘类种植行业协会等官方机构也迅速做出回应,用事实批驳了报道的现象。

于是舆论反转,原本朝向武鸣沃柑业的火力,开始对着报道和澎湃新闻轰去。

这篇报道的问题,既包含事实问题,又有新闻道德方面令人不齿的细节。

所谓新闻道德问题,是指这篇报道在指控武鸣沃柑产业时,缺少了最关键的环节——举证。

实际上,这篇报道看起来多方求证,严加考据,但细细一看,它根本就只是一直在引用别人的说法,相当于“空口说白话”。

比如说,报道的起因,文中写的是“业内人士爆料”;

关于洗果场使用抑菌农药清洗水果,报道中的来源是“武鸣区一家洗果厂经理”和“当地一名沃柑收购代办”;

关于果商过量使用抑菌剂,记者先后引用了“从事水果批发的果商刘罡”、“一家农药店老板”和“洗果厂”经理的说法;

关于果商跳过抑菌剂安全间隔期直接上市,消息来源同样只是“多家洗果厂负责人”的说法;

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原标题《放两个月都不会烂的沃柑,果农从来不吃》中的说法,文章中更是只提到“一名果农向澎湃新闻表示”。

这么多引用,实据在哪里呢?没有,一点也没有。

你没看错,如此严肃的指控下,这篇报道并没有拿出一项可以称得上是实据的证据来。

换句话说,尽管记者走访了武鸣区大量地方,分别采访了水果批发商、农药商和洗果厂,还亲自到洗果厂的洗果机上,看见“大量沃柑混合着乳白色液体从机器中翻滚而出”,终于费尽心思写了洋洋洒洒几百字报道,揭露了果商使用抑菌农药剂量控制不严,加量不加水的情况。

但是,他既然到了洗果机旁边,看到了沃柑混杂着抑菌剂,却没有随手取一点样本,去化验机构实际测量一下抑菌剂浓度到底有没有超标。

同样地,这位记者又是去洗果厂,又是下水果园,多方采访,还专门咨询了农业农村部农药处咨询,得到了“未经储藏降解果面可能会有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理想回答。

但是他花费了那么多功夫,试图从侧面证实武鸣沃柑对人有害的同时,居然忘了直接去市场上买一些上市后的成品,送到化验机构化验一下是否药物残留超标。这难道不是最直接最切实的证据吗?

指控如此严重,报道却如此随意,可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了。

除此以外,文章里还存在夸大危害、以偏概全、引导式采访等违背新闻道德的问题,就不一一细说了。

接下来再来谈谈事实问题,谈谈人们最关心的,武鸣沃柑到底能不能吃?

首先要知道,柑橘是一种很容易被真菌霉菌感染的水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买的橘子如果放久了,很容易看到上面长出青色的霉斑,而这些霉菌产生的毒素有很强的毒性。因此,使用抑菌剂,加长柑橘上市前的贮存时间是必须的。

广西柑橘类种植行业协会发布的《普及柑橘保鲜常识引导健康消费》文章,指名道姓针对澎湃的报道称,“防菌处理用抑霉唑和咪鲜胺,保鲜用2.4-D。全世界的水果保鲜,都采用这个配方。”

而大多数抑真菌的药物,只要不大量服用,是不会损伤身体的。

文中报道的抑菌剂有抑霉唑、咪鲜胺、“24滴”、百可得。

以抑霉唑为例,之前的研究显示其毒性为“大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227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为4200~4880mg/kg。大鼠2年饲喂试验无作用剂量为每天80毫克/每公斤饲料。对致畸、繁殖无不良影响,无致癌作用和迟发神经毒性。”

也就是说,让大鼠放开吃,只要抑霉唑剂量在80毫克/每公斤饲料以下,就不会有问题。而这个剂量放到人体,往往还要放大许多倍。

商业使用时,每吨水果的正常抑霉唑用量也就是2-4克,平摊到几千颗沃柑上,基本不会对人有什么危害。而除了抑霉唑以外,其他几类抑菌剂也是“微毒”或“低毒”的相似毒性产品。

另外,浸泡抑菌剂时,接触抑菌剂的主要是果皮,实验证明,无论是果皮紧的脐橙,还是果皮松一点的椪柑,在浸泡之后,进入果肉的药剂都非常少。

即便是用超量浓度(1.5毫克/升)的药剂浸泡,两种果肉中的抑霉唑含量,也低于0.1微克/克和0.03微克/克,也就是每公斤果肉中的含量低于0.1毫克和0.03毫克。

那么,如果你吃沃柑时不是连皮吃(真有这种人吗?),那就丝毫不用担心药物残留的问题。

欧盟设定的无危害标准是0.061毫克/公斤体重/每天,按一个人50公斤体重计算,每天允许的摄入剂量是3毫克。

按照实验无症状剂量,一个人每天要带皮吃下几十上百公斤的沃柑,才会因为里面的抑菌剂而损害的身体。但是在毒死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这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媒体掌握了公众舆论,但是部分新闻从业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无意进行详尽调研,只为流量而写文章,而同样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民众看了之后极容易受误导,导致相关行业受损。

2007年,《信息时报》以《广州香蕉染‘蕉癌’频临灭绝》为题,报道香蕉感染“巴拿马病毒”损失惨重的情况。由于文章在标题处理及行文方面的不严谨,使得读者下意识地判断“香蕉有毒”并四处传播。

接下来半年时间吗,全国香蕉滞销,蕉价跌到谷低,海南有香蕉种植户因此而自杀。

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议论后,《信息时报》回应坚持认为,自己报道香蕉的“巴拿马病”是客观真实的,海南之所以出现“香蕉风波”,一方面是海南蕉农不懂市场,盲目扩大耕种面积,缺少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乱打板子所造成的。

除此之外,2008年柑橘生蛆、2018年香瓜使用增甜剂等事件,都是“一篇报道重创水果行业”的典型。

令人唏嘘的是,国内水果多次遭到媒体恶意攻击的同时,进口水果却有截然不同的待遇。

2005年进入国内的牛油果,迅速从国内没听说过,成为了小资、高端水果的代名词。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吃牛油果、学习用牛油果做菜,一度是值得发几张照片的行为。

在BBC和中国食品协会“扒皮”之前,尽管从味道、口感上,牛油果相较于其他水果都没有特别大的优势,营养价值方面也没有特殊之处,但是它在高端水果界的典型地位长期未曾动摇。各个平台,微博、知乎,乃至线下的报纸、电视,铺天盖地都是宣传牛油果的广告。

但在2018年,BBC的节目揭露,牛油果不是什么好东西,不仅脂肪高,种植过程还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甚至还和黑帮暴力有关。

这之后,牛油果地位急转直下,价格近乎崩盘。目前在各大电商平台,单个牛油果售价为6-10元/个,虽然依然不算廉价,但比起巅峰时数十元的单价,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在“洋大人”扒皮之前,相关媒体几乎没有像如今这般“暗访调查”一下,详细揭露这种水果的“真面目”。

在这之后,另一种舶来品——樱桃一度接过牛油果的班。超市内,进口“车厘子”和国产樱桃一度可以达到2倍的价差,“车厘子自由”也被视为“中产生活”的象征。结果这几年全球樱桃产量持续上升,今年初又迎来了“车厘子核算检测阳性”的新闻,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不过,市场对进口水果的偏爱仍在继续。日本的白草莓,突尼斯软籽石榴,巴西的嘉宝果、奇异莓等都在竞争下一届网红水果的名头。

不得不感慨,一直到今天,“进口”似乎仍带有一种神秘光环,不管是什么,只要带上了“进口”2个字,就天然具有某种高端、奢侈的意味。

两相对比,国内水果遭到的待遇显然是天差地别,好的水果因为缺乏产业化、品牌化运作,无法和进口高端水果竞争。稍微差一点的,但凡有个风吹草动,还会遭到喜欢捕风捉影的国内媒体放大,遭受毁灭性打击。

太难了!


阅读全文
打开APP,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联系我们

官方服务热线

研究报告订购热线:400-068-7188

产业规划项目热线:400-639-9936

客服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

提问研究员

一键提问研究员,零距离互动交流

我要提问
1

App数据库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2

App问答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3

App报告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4

App文章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