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H&M宣布抵制中国新疆棉花的消息引发广泛争议,多个相关的话题霸占热搜榜,而背后的“推手”也浮出水面——BCI。BCI全名为Better Cotton Initiative,指“更好的棉花倡议”,BCI本意是监督棉花生产环节对环境和劳工的影响。
2020年时,BCI就已经开始抵制新疆棉花也引起一阵风波,据BCI官网显示,该组织将中国新疆棉花认定为“强制劳动与侵犯人权”的产物。而一众国际品牌如H&M、彪马、耐克、优衣库等,都遵循BCI倡议,宣称就所谓的“强制劳动”与中国企业断绝往来。
有纺织业的网友揭露了“BCI”的腐化之路。首先,加入BCI,需要交钱认证;出货需要提供BCI证书时,再交一笔钱;而证书只要是机构就能开具,没有人追究纱线是否真的由BCI棉花制造。
去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新疆的棉花、番茄实施禁令,限制原材料出口,同时限制包含新疆棉花和番茄的制成品出口美国。这时BCI站出来“跟风”——在去年10月21日宣布:决定暂停在新疆发放BCI 棉花许可证。有多家参加了BCI的外国企业因此叫嚣地址新疆棉花及制品,其中就包含H&M。就此,美国得以通过BCI的决定,将对新疆棉花的禁令扩展到全球。
网友“王子君”认为,对于网友们发起的“抵制H&M”等行为,以及提议中国的供应链、电商和线下渠道的抵制BCI,效果甚微。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泰国、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家建立独立于中国的海外供应链,如果国内的产业链进行抵制,相当于搞产业转移,正中对手下怀。
对于这种“软刀子,”有从业者建议“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直接宣布BCI在中国境内非法,麻利儿的。“中国境内所生产及销售的服装产品,以及中国服装生产企业、零售品牌及销售渠道,均不得参与、使用BCI相关认证。”
“买卖继续做,美国的禁令你们国际服装品牌该遵守遵守。但是在中国,BCI消失了,就不许打这个标,也不接受这个机构的审核认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产量和单产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呈现波动下滑的态势,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为近年来的最高值,达到417.6万公顷;2019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再次缩减,下降至333.9万公顷。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2026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