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经济学人 紧跟行业趋势,免遭市场淘汰

打开APP

“双一流”异地办学,谁是最大赢家?

软科

作者|发现优质高等教育   来源|软科(ID:zuihaodaxue)

在国内“双一流”高校里有一股风潮——异地办学,经久不衰。

1984年12月,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开创了中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自此拉开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异地办学的帷幕。

从早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再到如今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就在三月份又传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的消息,异地办学的热度持续升温。

“双一流”高校“跑马圈地”

根据《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12月刊发的《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的统计,截止2020年4月底,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了异地办学,其中39所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4所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可以看出,将近93%的一流大学都设有异地机构,是高校“向外扩张”的主力军。

1

图源:《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

研究院为主,分校区为辅

在过去20年里,53所“双一流”高校在异地共设立了166个机构,主要包括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区和附属医院这4种类型。其中研究院119个,占比72%;分校区35个,占比21%;研究生院10所,占比6%;附属医院2所,占比1%。

2

可以看到,“双一流”高校的异地机构以研究院为主,分校区次之。并且有不少异地分校区其实是就在异地研究院的基础上转变而来。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浙江大学宁波校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等等,情况也大致如此。

3

在这个过程中,先期成立的研究院逐步向分校区过渡,从科研向人才培养过渡,从研究生教育再去本科生教育过渡,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

“双一流”高校偏爱“东扩”

再来观察“双一流”高校所设异地机构的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东部地区内部流动;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流向东部;东部地区高校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流动。

而从下图中可以看到,设立在东部的机构多达145所,占总数比例高达87.3%,远多于设立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数量。并且到东部设立机构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多于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进驻”的东部高校。

3

除了2个海外机构,其余164所异地机构则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均是经济发达省份。

1

再具体到城市层面,深圳、苏州、青岛、宁波、厦门分别是以上五个省份中拥有最多高校异地机构的城市。拥有所设机构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大多是在东部经济发展较快但高教资源又相对稀缺的城市。

2

城市和大学的“双赢”

“双一流”高校“扩张”,对于城市和高校而言,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之举,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双赢”。

城市“抢”大学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部主任马陆亭曾表示,“异地办学的冲动,不是源于教育自身,而是来自地方政府。”高校异地办学,本质上是城市主动“抢”大学。

2019年3月,时任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与市长李亚平亲自带队,与南京大学领导签署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成功将南京第一个异地办学点“拉到”苏州。

3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最新效果图(图源:潇湘晨报)

地方政府想要靠自身力量办成一所新的国内一流大学,无疑难度大、时间长、成效难测。相比之下,借助国内知名大学的已有品牌和成熟的办学经验与师资引进,起点更高、见效更快、更易成功,所以地方都热衷于此举。因此有异地办学需求的国内名校便顺理成章成为了各地眼中的“香饽饽”。

引进“双一流”高校的研究院,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大幅提高当地企业的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研究院培养的高素质人才留在当地工作,促进当地就业,加快经济崛起。引进“双一流”高校的校区,好处则更是显而易见,能直接补足当地的高教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源动力。

而城市想要引进名校,自然也离不开大力度的资金支持、资源倾斜、政策扶持。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愿意拿出实在的真金白银、土地、人力,瞄向高等教育的顶端,成为了这场“高校争夺战”中的最大受益者。

大学“选”城市

高校设立异地研究院可以让高校从地方和企业获得项目经费,扩大资金来源,加强自身科研实力,也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引进更多优秀人才。而高校设立异地校区,则对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办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特别对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校而言,在东部发达城市布局的意义就更加重大,是突破受本地区域限制的重要一步,可以依托东部发达城市的区位和经济优势,一来有效提升学校的生源质量,二来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就是异地办学中典型的成功案例。

3

图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官网

毋庸置疑,青岛、深圳、苏州这样的东部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地方政府有财力,利用经济和政策优势吸引了大批高水平大学,受到了全国“双一流”高校的青睐。除此之外,一些新兴的周边城市如东莞、佛山、无锡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双一流”高校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布局的城市,也多半是具有一定的高教基础的省会城市或直辖市。根据截至2020年4月《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作者的统计和软科(ID:zuihaodaxue)的补充整理,可以看到,重庆作为西部人才强磁场和经济发展“领头羊”之一,是不少“双一流”高校的“心头好”。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一流大学均在重庆有所布局。

3

东部的“双一流”高校来到中西部设立研究院,对于大学而言,有足够的办公试验场所能加速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以此来增加学校自身研究成果的需要;对于中西部而言,高水平大学也能为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

异地办学,是把“双刃剑”

异地办学,带给大学和城市的好处显而易见,然而是否一劳永逸,还需要从更多的角度考量。

在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的通知》中提出,审慎决策建设新校区,原则上不支持、不鼓励跨城市、跨省建设新校区,特别是具有本科教学功能的新校区。2018年至2020年,教育部也多次表示会收紧异地办学政策。

11

图源:教育部

究其原因,教育部解释道,在于从近年来一些高校异地分校或校区的办学情况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异地校区统筹定位不够,未能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进行学科定位和建设;二是异地校区办学成本较高,办学经费缺乏稳定充足的来源,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异地办学普遍缺乏高水平稳定师资队伍,办学质量和水平难以保证。由于校园资源、环境、氛围等难以复制,加上管理边际效应递减和高水平师资限制等因素,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难以保证,因此教育部对异地办学一直持审慎的态度。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的作者也指出,如今“双一流”高校倾向于东扩,“加盟”东部地区的高校远多于前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我国东西部高教资源不均衡。而对于中西部和东北高校而言,异地办学后人才向东南地区流入,是否会反而加剧校本部和本省人才流失的问题,雪上加霜?

“双一流”高校异地办学,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满足地方发展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也要确保流入的高校异地机构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持续性发展。

异地办学,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对于大学和城市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异地办学是否真的能更好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

参考文献

[1]卢彩晨 廖霞|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

https://mp.weixin.qq.com/s/APszlOwXHNeJ5Xx18NFSUw

[2]名校“分校”背后:一场大学与城市的合谋

https://mp.weixin.qq.com/s/YkDTvqU7BunpA9VbQNYFZQ

[3]高校弱市“二次竞争”,东部地区的胜利?

https://mp.weixin.qq.com/s/j7MgB8OwkuSR2l0-1dXtoQ

[4]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440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ghs/201803/t20180326_331259.html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软科(ID:zuihaodaxue)


阅读全文
打开APP,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联系我们

官方服务热线

研究报告订购热线:400-068-7188

产业规划项目热线:400-639-9936

客服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提问研究员

一键提问研究员,零距离互动交流

我要提问
1

App数据库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2

App问答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3

App报告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4

App文章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