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经济学人 让一部分人先抓住趋势

打开APP

破译人类的快乐源泉,浙大团队研究成果登上《自然》

olivia chan

1

饭可以不吃,但肥宅快乐水不可以不喝。快乐水能让你感到快乐,是因为其含有的糖,能刺激大脑释放一种“快乐激素”即血清素。但血清素又是如何让人产生愉悦感和幸福感的呢?

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医学中心张岩研究员团队与合作者,通过3年的联合攻关,成功解析了不同化学物质和多种血清素受体亚型的精细三维结构,并详细阐述了血清素和化学药物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

血清素必须通过相应的受体的介导方能产生作用,其受体在人体中有十几种不同亚型,包括血清素受体1A、1B、1D、1E等,介导兴奋性和抑制性的神经传递。血清素受体1A是临床药物靶向最为集中的受体亚型,是临床治疗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的药物阿立哌唑的主要药物靶标。

浙大科研人员对具有显著特性的血清素受体1A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血清素受体的信号传导复合物像一捆树枝插在由磷脂构成的细胞膜上,在细胞外形成一个“雷达状”的接收器,负责抓取前来投递的信号,并传送到细胞内。

随着进一步实验,在血清素受体的信号传导复合物中,首次发现细胞膜组成部分的磷脂也在这个结构内。与此同时,还发现,胆固醇也在血清素受体中发挥着类似磷脂的作用。

这些发现,对药物开发选择精准靶标具有积极作用。


阅读全文
打开APP,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提问研究员

一键提问研究员,零距离互动交流

我要提问
1

App数据库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2

App问答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3

App报告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4

App文章能为你做什么?

看看用户怎么说

相关阅读